|
世界气象日走过60年 陕西防雷减灾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自1950年3月23日设立的世界气象日至今,整整60个年头。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福祉的60年”。陕西省气象局局长、陕西省气象学会理事长李良序表示:陕西的气象事业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陕西气象灾害频繁,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每年都要发生程度不同的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其中干旱、暴雨多发。1978年以来,基本上是十年九旱;共发生灾害性洪水72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60年来,我局不断推进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天气、气候业务为主体的基本气象业务体系,组建了4个地方气象事业机构,形成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全省气象部门始终坚持服务宗旨,全方位做好气象服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地方气象事业为地方经济服务成效明显,充分发挥了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性作用,对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作用。
决策气象服务取得良好成效。多年来,省气象局每次重大的转折性天气预报及时、准确,特别是出现在果区的春季大风沙尘天气和大范围降温,都能准确预报及时向政府服务,降低了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渭北等地区果农的损失。在汛期,准确及时预报重大转折性天气过程、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
应急气象服务成效显著。省气象局积极参与并成为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部门。2006年11月,省发改委批复立项建设《陕西省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了应急指挥车、现场气象探测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气象预报服务系统、保障系统等。2007年省政府决定《陕西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由省气象局牵头建设,项目的实施对我省的应急管理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2006年镇安黄金尾矿库溃坝事故、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紧急组织开展应急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向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报送服务材料,为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积极为“黄帝陵祭祖”、“两节一会”、“2006·盛典西安”、奥运火炬传递及文化活动等重大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
人工影响天气效益显著。目前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县(区)达到92个,占全省总县数86%,所有农业县均开展了人影工作,共有防雹增雨“三七”高炮428门,WR型火箭发射系统达到211付,有70%以上的作业点建成了“两库一室一平台”标准化炮站。人工增雨飞机作业区域由关中地区扩大到全省。“十五”以来,全省每年平均开展飞机增雨作业超过35架次,增加降水达11.9亿吨以上,每年组织开展地面高炮、火箭人工防雹增雨作业1485次,消耗人雨弹5-7万发,火箭弹1000余枚,累计保护面积58.5万平方公里,连年实施的大范围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发挥农业遥感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服务陕西建设山川秀美工程。发挥遥感技术和生态气候监测网的作用,做好干旱监测预报预警。持续开展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遥感火情监测,为森林、草原防火部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开展了陕西省生态环境遥感本底调查和应用研究,全面完成了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本底调查任务,启动开展了全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赢得了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气象服务。通过整合为农服务资源,为农气象服务的整体优势凸显。开展经济林果、中草药、畜牧业等全程系列化气象服务业务。
防雷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防雷减灾工作基本形成了以气象部门管理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服务先行、科技支撑的运行模式。防雷事业从单一的检测创收发展成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和管理协调的综合型业务。
公共气象服务进一步拓展。借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从广播到电视到网络到点对点专项服务,快速发展。近年来,气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向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传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目前,省级13套电视节目、市、县(区)70多套电视节目,每天滚动播出天气预报,受益群众达2900多万人,占到全省总人口的78.4%。积极开展“12121”天气预报电话答询服务,全省每年拨打次数达4000万人次。建立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全省有160万手机用户定制气象短信服务,占到手机用户的13.8%,在乡镇建设气象服务电子显示屏1100 多个,着力解决气象服务农村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广覆盖、高时效的气象预警信息服务,为各级政府组织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提供了有效指导,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气象业务现代化总体水平大幅度提升
依靠中国气象局和省政府的支持,省气象局建成了西安、榆林、延安、安康、汉中、宝鸡新一代天气雷达,目前全省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00个。拥有17个国家级(一级)农气站、1个农业气象科学研究所、1个省级(二级)农气站。在全省已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800个;沿秦岭和西汉等高速公路布设了20个交通自动气象站。建立了全省土壤墒情观测站90个,初步形成了时空分辨较高的陕西省干旱监测网。初步建立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网,监测站点207个。全省4个探空站3个完成了L波段改造,并已开始新型业务运行。全省建成了262个加密自动雨量(温度)站和中尺度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建成了全省闪电定位监测网。启动了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网建设,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完成了西安、延安沙尘暴站和西安、榆林大气成分站建设并投入业务运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