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文件发布之后,各地均启动了风电项目的可行性再研究,适时调整了风电项目的上马规模或者时间。而各个企业也应机而动,调整产能,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以保持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围绕风电设备产业目前的市场状况如何研判、怎样才能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等热点话题,本报特邀请行业内的主流企业代表及知名人士展开探讨。 国际金融危机下更显潜力
·很多大的行业都已进入风电领域,形成群雄聚集的局面。
·国际金融危机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但风电业的发展速度仍会高于其他产业。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全球风能超级大国。
李俊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十五”期间,我国风电发展提速,2006年后加速发展,总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到2008年的1200万千瓦,年增长率超过100%。风电装机容量到2008年底上升至世界第4位。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单机容量750kW以下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2007年自主研发的直驱风机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研制的1.5MW风电机组及1.5MW双馈风电机组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2MW级及以上的风电机组开始投入市场。
在国家风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齿轮箱、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能力。
到2008年底,我国已建成了250多个风电场,掌握了风电场运行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风电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才,并积极推动风力发电技术平台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为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我国的并网风电已经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武 钢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支持风电发展的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从科技部对研发投入的支持到国家发改委对研发和产业化的一些激励政策,尤其是今年财政部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这些政策利好对风电投资有了非常大的促进。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整个行业带来一些影响,但中国政府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坚定信心。一方面,在这种环境下,政府会继续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制造市场非常繁荣,已经有80多家整机厂出现,而且零部件厂家也越来越多,从行业来看很多大的行业企业都已进入这个领域,形成群雄聚集的局面,这些能量都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释放。所以我对未来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韩俊良 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风能在全球范围之内还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特别是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传统能源走向枯竭的条件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上升势头。目前全球都在讨论国际金融危机,而风电产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反差,发展态势可谓欣欣向荣。我认为在全球未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风电产业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在增长过程中,尽管会碰到诸如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但风电产业的发展速度仍会高于其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
中国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新兴市场,虽然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路程,但真正的成长是从2004年、2005年开始的。我认为中国的风电产业未来会形成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期,而且未来风电的市场开发需求、零部件和整机的研发都会有很大的增长。
安信诚 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全球风能的超级大国。推动风能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丰富的风能资源、政府对应对重大能源安全和供应挑战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明确导向和要求、快速提高的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水平以及加速扩张的风能投资等。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认为任何财团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或投资的前提是项目可行性及运营可靠性,对于风电发展也是如此。风机的持续运行能力以及很好的性能是保证风机产业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相信随着政府有力的刺激措施、计划的实施以及企业的努力,包括当前一些项目的签署和在建的一些大型项目的顺利进行,我相信国际金融危机不会对中国风能产业的发展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
张生平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风电事业部总经理 自国家“乘风计划”实施以来,东汽开始发展自己的风电产业已经有6个年头了。东汽在风电产业的发展上大致经过了从认识、试生产、产业拓展到目前的深入发展4个阶段。截至目前,东汽的风电产能规模已经跃升至行业前三名。
风电项目审批会更加严格
·未来风电项目审批会更加严格,但不会有太大影响。
·在加强资金流动性方面,风电大企业会优先得到发展机遇。
·风电成本高,没有政策支持难以上网。
武 钢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无论从投资还是从一些传统行业的转型来看,风力发电都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但产能过剩之后,银行放贷的程序会更加严格,比如过去可以通过项目抵押方式来获得银行资金,但现在会增加一些程序,比如要有担保或者其他的手续,可能会给项目审批带来不便。但我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目前中国风电产业的风险管理已经提上日程。风险管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里面涉及很多应用,比如对零部件供应商风险控制、内部管理风险控制、质量风险控制等。回顾这几年的历程,实际上我们在不断地学习西方的一些风险控制的理念及其做法,再逐步把一些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和风险管理的方法融入公司内部,同时教给我们的供应商。风险控制对风电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在财务方面,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抵御风险,在内部管理上要防止出现带来风险的制度。所以我认为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韩俊良
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和中国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包括能源结构改善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未来5年中国的风机增长规模将是十分可观的。去年中国增长了330万千瓦,今年我们分析应该是增长500万千瓦以上,明年到2012年每年平均要有700万千瓦的装机增长。
中国的风电投资不会因为盈亏情况的暂时变化而减缓投资的速度。另外,我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风电企业而言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其加速了中国风电产业的整合。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中国将继续加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大企业会优先得到政府银行贷款的支持,从而加速风电开发的速度。
安信诚
我认为技术及创新是未来风电发展的趋势。由于风机制造目前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对于创新以及技术的持续更新是保持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风机的价格不仅包括前期投资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运维成本,就是每千瓦时以及在风机生命周期内的运行成本,这应是我们长期考虑的目标。
张生平
风电过热是新能源发展的必经阶段。当先进入风电产业的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时,引发了更多企业寻求产业拓展的兴趣,很多企业纷纷转向风电设备制造,造成目前这种局面。这其中,坐拥风资源的地方政府大多处在边远地区,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热衷于吸引投资建厂。但风电产业对地方经济(如税收、吸纳劳动力等)贡献小,风电成本高,没有当地政策支持难以上网。电力投资回报低,制造厂商在当地投资建厂并非发展需要,还会带来分散投资的风险。以投资换订单,企业实际上处境很尴尬。
零部件与整机发展不平衡
·全球零部件的供应始终会滞后于主机的发展。
·明年到后年,零部件和整机的发展应该可以达到平衡。
武 钢
在中国,零部件供应依然是一个瓶颈问题。对于一些跨国公司而言,他们在不断地扩大产能,导致其零部件供应及加工设备的供应均需要一定的周期,可能过去加工车床需要半年的时间,但现在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可能需要一年零两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因此加剧了零部件产销的恶化。国内一些新的进入者考虑到产业风险,在发展上也要有一个试验周期,一般是先开发样机,然后再小批量生产,最后待产品和技术成熟之后再逐步量产。
我认为,随着产业链协作的加强,明年到后年零部件和整机的发展应该可以达到一个平衡点。
韩俊良
目前,世界上一些成熟的风机制造商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产业联盟或者是比较固定的供应链模式,在明后年可以达到平衡。但我认为,全球零部件的供应始终会滞后于主机的发展。
中国整机厂特别是大型整机厂的发展是近两三年才开始的事情,而中国零部件的供应原来几乎都是空白的。但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在中国风能设备市场达到平衡应该需要2年-3年的时间。
安信诚
上月中旬,维斯塔斯在天津泰达经济开发区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体化风电生产基地正式揭幕。维斯塔斯的产能在后期会根据市场需求而扩展。目前维斯塔斯天津一体化生产基地可以供应维斯塔斯全球风机制造所需要的部件。我们可以将目前单班生产的产能调整为3班,在不增加厂房的情况下,产能可以达到现有产能的3倍。
目前,维斯塔斯的主力风机是在天津基地制造的2MW风机,目前全球已经安装了5000台。天津基地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她不仅为中国供应风机,也可供应维斯塔斯的全球市场,包括欧洲和美洲市场。
产能过剩后要避免价格战
·有经营业绩、产品性能稳定、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做得好的企业并不多。
·价格降低应该通过内部管理、技术创新、批量生产来实现。
·中国风机价格会随着规模扩大、质量稳定性提高和技术不断演进而慢慢下调。
武 钢
作为制造商,我们不希望风电设备市场形成价格战态势,因为风电行业是一个投入大、科技含量也比较高的行业,并且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一些新的零部件厂家进入以后也需要进行一些优化。我认为,价格降低应该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内部的管理,二是通过技术创新,三是通过批量生产,通过这些措施逐步使风电设备的价格下降。
韩俊良
我认为要在成本、规模的基础上决定风机价格的高与低,还包括市场环境、原材料或者零部件供应情况等。随着中国风能产业的发展及一些地方政策的出台,使得中国风电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风机的需求量远远大于生产量,因此在某些环节上价格处于上涨的态势。
我国很多风机的零部件包括原材料均来自国际市场,比如关键的轴承还有其他的部件等,国际市场会随着需求量的增大不断地调高价格。同时,中国目前大部分整机商还处于研发样机和小批量生产的阶段,还没有形成量产,所以价格较高。但可以预见,中国风机的价格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质量稳定性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演进而慢慢下调,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点。
张生平
目前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开发风电项目,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的确是事实,但是经营业绩良好、产品性能稳定、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做得好的企业并不多。所以这种“过剩”并非真实的过剩。10部委联合发文引导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是件好事,能够防止企业盲目投资,规避投资风险。
安信诚
风机不仅仅是个设备,而是提供风电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客户关注的重点。风机的可靠质量和稳定性能是决定风机或者风能产业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我认为低端产品的确出现产能过剩趋势,但中高端产品并未出现产能过剩趋势。如今客户买风机并不是单纯买设备,而是买发电能力,客户要求设备必须要有稳定的作业能力,这样客户才能用它作为规避未来能源价格上涨风险的手段。
李俊峰
离网型小风电也是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风机产业和市场,截至2008年,已经推广了约38万台小型风机(总容量约7.5万千瓦)用于边远地区居民用电,估计目前有约30万台小风机在运行。我国已经形成了单个系统容量从100W到10kW系列成熟的小风机产品。在2008年生产的5万多台小风机中,有2万多台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际化还需提高核心竞争力
·闭网风机也会出现饱和,但独立运行的风机还有广阔的市场。
·国际化是任何一个优秀企业必须考虑加大力度拓展的重点。
·我国风电技术储备不足,目前以出口缓解过剩的条件还不具备。
李俊峰
我国的中部各省区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很大,地方政府正在或已经出台了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措施,也涌现了一批领军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风电企业还需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关键领域实施突破。
武 钢
我们现在也在关注没有与电网连接的小风机或者独立运行的风机市场。闭网风机未来也可能出现饱和,但独立运行的风机还有广阔的市场。这种风机未来的市场在海水淡化或者污水处理方面,我们现在也在这方面做前期研究。
国际化是我们公司未来5年的重要发展战略。国际化在今天来看包括很多内容,包括技术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人力资源国际化等。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要求稳。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开始做小项目并多循环,先不追求在国外的项目中占多大的比例,这样可以把技术、产品沉淀得比较厚。
韩俊良
中国的风电产业走出了从合作到自主开发这样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全球范围之内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在供应量、人才、风险控制等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政府始终在全力解决制约风电发展的各种问题,包括输电、电网以及规模化的供电问题。中国的本土风电企业首先是打拼国内市场,然后再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这是一个过程。国际化是任何一个优秀企业必须考虑加大力度拓展的重点。
安信诚
高端的技术优势是保持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再有就是度电成本。我相信未来的度电成本会有所下降。度电成本不能等同于风机设备成本,因为度电成本是客户长期关注的,从而将风电与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和其他新能源区别开来。因此我们关注的应该是风能产业的长期投资,比如说风电设备20年生命周期内的成本。
我们目前全球的研发网络遍布在美国、丹麦、西班牙、印度和新加坡,有专门的研发人员从事风机研发工作。对于产品研发,我们虽然没有在中国建立真正的研发中心,但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工作,V60风机就是很好的例证。在泰达经济开发区,我们所有一体化生产基地也使用了或者说实现了研发和技术的革新。目前还不能提供研发基地具体建立的时间,这需要符合我们全球研发的战略。
维斯塔斯在天津建立了技术工程设计部门作为专门的职能部门,用于产品研发;我们与各大研究院以及大学都进行了紧密的合作,而这些研究人员(无论是博士还是高级研发人员)都包含在维斯塔斯全球研发网络的人力资源库中。因此,虽然我们没有建立研发中心,但是高质量的研发水平已经与维斯塔斯全球保持同步。
张生平
风电设备走向大型化和往海上发展现在看来只是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成熟技术。我国目前风电技术储备不足,发展大型和海上风电设备的技术条件还不具备,2.5MW以上风电机组在内陆地区无法使用,大功率机组并非市场急需,国家正在鼓励企业投资研发。我们会密切跟踪市场,关注开发适用型机组,不会因发展大机组而放弃小机组。东汽在发展风电技术方面已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正在建设大型试验台并加强基础研究。
出口肯定是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出口的产品一定是成熟的机组,还要有完善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国外的市场目前除欧美发达国家外,很多发展中国家对风电的认识不足,电网对风电的支持也存在问题。因此,目前以出口缓解过剩的条件还不具备。
东汽在2004年从德国Repower公司引进1.5MW风力发电机技术以来,致力于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今年东汽1.5MW风力发电机产量已经达到1200台。面对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局面,我们一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加紧服务基地建设。我们第一个服务基地设在内蒙通辽,规划中的其他基地正在选址建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