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势喜人,局部堪忧——2010防雷专业院校毕业状况
作者:唐磊,虹霖 来源:《中国防雷》
http://www.e-engineer.com.cn/report/show.asp?id=1606
又到毕业季
当栀子花开满山岗,当离别的歌谣唱响,
当站台蓄满忧伤,又是离别的季节。
将回忆珍藏进行囊,将忧伤化作坚强,踏上征程,
去追寻人生新的荣耀时光……
防雷专业院校分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气”)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简称“成信”)是业界熟知的两所最早开设防雷专业的大学。“南气”据称是我国雷电防护学科师资最强的高校,而“成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大气科学专业均为四川省品牌建设专业,“气电结合”是其办学指导思想。业界普遍认为,“南气”的优势在于大气科学背景下,雷电产生的机理与资料应用,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成信”则侧重于雷电信息处理、防雷检测设备与仪器、检测方法与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防雷技术专业是2006年由江西省教育厅评审批准三个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之一,为省级特色专业,是该院比较热门的专业;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气象技术专业(气象与防雷)也有针对防雷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应用气象专业,防雷亦作为一个小的方向而存在。广东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也设有防雷技术专业。
毕业生就业总体趋势
防雷专业自开设以来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乐观。两年前,就有媒体把“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与交通工程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保险专业等一同评为“未受或少受扩招影响的十大专业”之一。
“南气”和“成信”的防雷专业毕业学生已广泛分布在气象、电力、电信、信息、金融、环保、防雷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有关人士称,目前全国气象系统防雷业务部门的主要技术骨干70%毕业于该校。
今年,防雷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依然保持良好势态。截止2010年6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达到98%,一些用人单位表示,4月份该校已没有人选了。中山大学的应用气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0%,没有就业的学生则直接选择了考研(中山大学2008届毕业生蒋如斌成绩突出,免试推荐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师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主任、著名雷电研究专家郄秀书研究员)。
我国的防雷行业仍处在发展阶段,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不规范的东西还很多,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和有号召力的龙头企业。据估计,目前包括雷电业务部门在内的防雷从业人员近十万人,但真正从防雷专业院校毕业的人员极少。防雷行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对于防雷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外需强烈更需内功深厚
本世纪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的防雷市场发展很快,人才需求旺盛。近几年来,专业院校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实验条件,并且着重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2010届毕业生总体素质、工程设计与动手能力比上一届都有所提高。
据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防雷教研室主任郭在华介绍,“成信”正在开展的面向工程教学的CDIO(构思、设计、应用、运作)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从大一开始便进入工程认知学习,到毕业基本参与完成综合防雷的各个环节,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实践学习。其中教师队伍也同学生一起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大一的学生能够对防雷工程有所认识,大二的学生可能单独完成复杂的风险评估和工程制图,大三的学生可以完成防雷工程设计、SPD的设计(自制)与测试,大四的学生可能完成工程的招投标制作和预算及防雷检测等任务。基本满足社会各届对防雷专业学生的要求。
相对于其他专业,防雷专业的学生适应能力和实干能力更强。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成信”毕业生李才,在知名防雷企业雷安工作三年,已成为设计部门骨干;同期毕业的赵静供职于中光公司,成为防雷规范的主要编写人;就职于气象局的吴刚,已经是该中心主任的得力助手。中山大学2007届毕业生林伟旺就职于广东省揭阳市气象局,提升了该局的防雷工作实力,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亦有隐忧
● 观念禁锢
虽然,防雷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乐观,但仍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是高职专科院校,今年应用气象技术专业(气象与防雷)应届毕业生17人,目前已有就职单位的学生有8人,还有一半的学生没有确定就职去向。据该校气象系副主任张民老师认为,这与气象部门“非本(科)莫入”的潜规则有关。张民坦言:“我们的学生在防雷工程设计和审图方面可能还比较欠缺,但在防雷检测、施工、验收方面完全胜任。”他希望用人单位不要只看文凭,“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在基本理论上比较弱,但在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上,我觉得是比较强的。本来防雷就是要动手操作,理论不足可以在工作中积累。”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带有明显的性别倾向,不愿录用女生,而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适应能力毫不逊色。
● 去留抉择
事实上,就业与择业是每一个毕业生所要面临的艰难抉择。来自云南山区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届毕业生徐诚瑞,曾经希望毕业后能在发达地区有所发展,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梦想,他回到家乡,在当地的气象局开始他的职业生涯。
走与留,是一个问题!留在大城市工作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梦想”,他们中有人为了这个“梦想”选择了坚守,有人甚至选择放弃专业。不得不说,毕业生对个人的心理定位,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中山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的王宝民老师告诫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在实践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兰州环境学院张民老师认为学生的就业期望太高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他建议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在岗位上锻炼几年,有工作经验再向高层次的岗位发展。
● 破解之道
其实,对防雷专业毕业生而言,除个人需求外,更应纵观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后再做抉择。
由于防雷应用的广泛深入,今后防雷专业毕业生必然更多地将走向基层。基层工作相对辛苦,不少90后学生避之不及。应该看到,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防雷市场和产业规模,这些客观条件为防雷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应届毕业生应该摆正心态,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加强学习与锻炼,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为将来的提升和发展打下坚实的专业和社会基础。
而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的使用上也需要有长远打算,建议多与高校交流、合作,参与人才培养,并给就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亦应该打破文凭与性别的界限,更注重真才实学,给更多的有志于此的学子展示自我、学以致用的机会与平台!
对于部分企业或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到岗后立即能够成为技术骨干,能帮企业创造利润,“成信”的郭在华主任表示理解。他更希望企业能看到,大学培养的人才一方面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到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新科技、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四年的大学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希望用人单位能更重视有学习能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
结束语
正值毕业季,新一届防雷学子们正挥别校园,奔赴新的人生战场与舞台。角色之转变、能力之培养、前景之规划、理论与实践之集合,他们,将面对更多的挑战与更丰富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