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莱特:“引雷入地”的生意
不作恶多端,就不怕“天打雷劈”?<P> 这种因果论早已过时,“客厅电子化”加剧了雷电天气的危害性。 </P>
<P> 过去几年中,雷电的主要破坏对象就是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机、电子监控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等。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几率高达80%。 </P>
<P> 福建省防雷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磷藩说,这是因为自然界的雷击分为直接电击和感应电击两类。打雷时,闪电可能隔山打牛,用“电脉冲”袭击室内的电子设备。所在大楼即使已经安装了避雷针也仍有被雷击的可能,因为避雷针只保护建筑物本身。 </P>
<P> 捕捉和防止雷电损伤的历史,从本杰明·弗兰克林开始。 </P>
<P> 而作为一门生意则始于173年前,法国Helita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卖避雷针的公司。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也出现了这类公司,北京爱劳、广西地凯和四川中光目前都已成规模。 </P>
<P> 桑莱特不过后起之秀。 </P>
<P> 但在众多防雷产品品牌中,“它是国内接地产品中发展最快的”,国内防雷工程企业人士说。桑莱特对自己的定位则是国内“专业接地第一品牌”,其自主开发的ALG防腐离子接地体、锌包钢接地极等主要产品,都是引导雷电电流进入大地并向周围扩散的电阻。其未来发展也是立足接地,“通过购并重组、链条延伸、政府支持、异地联盟”等方式整合发展资源,奠定接地行业的霸主地位,最后入主安全产业。 </P>
<P> 然而,作为安全行业中的一个分支行业,“防雷行业的整体蛋糕能有多大?”即使是这个领域的头号公司艾力高,其2007年的全球销售收入为5亿美元。 </P>
<P> 一家颇有实力的防雷公司老总颇为悲观:在竞争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市场总量的增长速度能否赶上利润下降的速度? </P>
<P> 大小之争 </P>
<P> 2002年7月,促使余旭东注册桑莱特的动因,就是他认为“这个市场前景广阔”。当时这个公司才五六个人,注册资本金30万元。 </P>
<P> 上海市防雷中心主任王建初介绍,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间接雷击的防护。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我国的相应伤亡数据也在三四千人左右。 </P>
<P> 美国避雷装置的安装率超过了95%,而我国的相应数据仅为5%。据了解,我国目前防雷产品销售总额约为10亿元左右,“普及率即使只提高到50%,相应的年销售额也将达到100亿元”。 </P>
<P> 据桑莱特的估算,仅接地产业,国内目前民用市场容量大概有50亿元人民币,而军用市场容量则有10亿元人民币。而早在2003年,在桑莱特成立不足1年之后,他们就开始做出口,目前其产品已经出口到包括苏丹、、加拿大、越南等在内的10多个国家。 </P>
<P> 据其所在的成都武侯工业区介绍,桑莱特6年的历史中,平均每年的业务增长率都将近100%。桑莱特提供的数据称,其过去3年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平均增长都在83%以上。其注册资本金也从最初的30万元一路增加到目前的1080万元。 </P>
<P> “这还没有市场的整体放量。”桑莱特财务总监李恩明说,基础建设投入的加大、全球范围内能源开发所带来的新机会。地铁、高速公路以及机场甚至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石化整条产业链等都需要做电击的防护。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四川二滩电站,西气东输克拉2号气田,首都国际机场的防雷工程都是桑莱特的代表作。而目前他们又争取到了为<SPAN id=stock_sz000063><FONT color=#0000ff>中兴通讯</FONT></SPAN><SPAN id=quote_sz000063>(<FONT style="PADDING-LEFT: 10px" color=green>27.00</FONT>,<FONT color=green>-1.03</FONT>,<FONT color=green>-3.67%</FONT>,<FONT color=#0000ff>吧</FONT>)</SPAN>、华为以及像Intel成都基地、成都飞机工业园区等客户。 </P>
<P> 另一方面的机遇,则是接地产业自身升级换代带来的。比如原来的接地电阻随温度、湿度变化而变化,而新型的电阻不仅性能更稳定而且使用寿命也更长。同时环保也对接地体提出了要求,现在的接地体不仅不会对土壤造成任何污染,还能改善土壤的导电性能。 </P>
<P> “我们预计,国内市场增长率每年将保持在15%以上。”李恩明说,而仅国内接地市场未来可望达到上百亿美元的规模。2007年其销售收入为3107万元,按计划2010年的目标是上亿元。 </P>
<P> 谁主沉浮? </P>
<P> 显然并非只有桑莱特看到了这种增长。 </P>
<P> 艾力高亚太区市场销售经理McNamara Frank介绍,艾力高2004年7月正式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通过招募代理商的方式打开中国市场。其2005年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就比2004年翻了一番。彼时其接地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就已经超过了40%。 </P>
<P> 有人曾经在网上罗列了部分在中国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防雷产品,在90个产品中进口品牌58个,国产品牌32个,但国产品牌绝大多数排在进口品牌后面。 </P>
<P> 但竞争被认为不可惧,“中国产品虽然起步晚,但产品齐全速度最快。”防雷专家王磷藩说。欧美许多厂家尽管起步很早,但其产品至今比较单一。以欧洲和世界最早经营防雷产品的Helita为例,目前其主打产品仍然是预放电避雷针一类。而德国的一些著名企业也多数倚重于一个产品。 </P>
<P> 中国包括桑莱特在内,都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完备了自己的防直击雷产品、防雷电感应产品和接地技术产品。 </P>
<P> 从2002年开始主要从事销售开始,桑莱特慢慢地转到自主研发产品再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上了。目前其拥有国家专利21项专。而在2006年的股改中,把桑莱特改组成了有接地研究所、防雷工程有限公司、电器有限公司在内的,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方案设计、工程施工、技术咨询等一体化集成运作的股份制企业。 </P>
<P> “竞争加剧必然导致行业利润下降。”上述有实力的防雷企业老总说。 </P>
<P> 据业内人士反映,此前桑莱特的产品价格相对偏高,“但现在接地模块和降阻产品厂家很多,由于竞争价格便宜了许多”,上述人士也确认桑莱特的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 </P>
<P> 桑莱特经过审计的2007年财务报表称,2007年其销售收入为3107万元,净利润638万元,包含135万元的退税。 </P>
<P> 虽然未得到其确认,但或许这就是他们着急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原因。2006年桑莱特完成股份制改造,由管理层和骨干员工持股,并打算引入1000万元的战略投资。 </P>
<P> 据桑莱特方面称,这笔钱一半将用于“细分市场、并购重组、整合营销网络,同时强化大企业配套和军工项目拓展”;另一半资金将用于“扩建生产基地,提升研发和生产装备水平”。 </P><!-- news_keyword_pub,stock,sz000063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