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雷技术论坛|防雷检测论坛

 找回密码
 入住防雷宿舍
查看: 568|回复: 0

安徽桐城气象局:科学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立体服务网络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5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2-4 15: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大别山余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气候区。由于该市位于江淮梅雨带,加上复杂多变的地形,纵横交错的湖泊河流,使得该市局部地区灾害频发,平均每年因洪涝、干旱、冰雹、暴雨、大风、冰雪、霜冻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7000-8000万元之间。近年来,桐城气象局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技为支撑,促进气象发展现代化,创新工作思路。为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业务、预报科技水平、服务能力、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科研等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

  科学布局气象监测网。近几年来,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发展,该局在县级监测站网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建设气象灾害监测系统,为增加自动气象站网密度,陆续在广大农村建立了布局合理的自动气象观测网,在乡镇一级建设气象信息站,根据该市农村地理分布,建立不同级别的自动气象站。目前,已在全市建立4要素(降水、气温、风向、风速)自动气象站3个、六要素(增加气压、湿度)自动气象站2个,自动雨量监测站10个。气象要素监测站点密度的增加,畅通了气象情报收集渠道,有效捕捉局地突发灾害的检测能力,增强了对暴雨、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全市有效地防御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不断提升天气监测预报水平。早在80年代初期,该局就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业务。近些年来,该局气象现代化发展迅速,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使气象服务工作做到主动、及时、准确、科学、高效。先后建成了综合业务平面系统、卫地面接收站,非线性编辑多媒体天气预报系统、“12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流媒体可视会商系统、乡镇多要素气候自动监测站、地面遥测气候自动监测站,GPS水汽含量遥感仪等。大气探测手段由手工观测逐步发展到自动遥感探测技术,观云测天由过去看看天,听听广播,填填图做天气预报逐步发展到卫星云图、天气雷达、数值预报产品等现代化的监测预报技术手段,由过去单一的天气预报服务发展到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减灾、气候论证、生态分析、各类指数预报等多领域服务。2008年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防灾减灾服务大楼,设有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气象灾害预警业务系统、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系统、公共气象预警发布系统,气象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犹如助推器,使桐城气象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精心构建立体气象信息服务网络。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防灾减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把气象服务当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 “以人为本,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到“决策服务让政府满意,公众服务让社会满意,专业服务让用户满意”。全力做好决策服务,努力当好各级政府部门的气象参谋。特别是主汛期,全力以赴开展防汛抗灾气象服务工作,以重大灾害性天气服务为重点,不间断为地方政府和党政领导提供气象信息。提高服务时效性、准确性,丰富服务内容,涵盖了长中短期天气预报、临近预报、雨情、汛情、灾情,灾害性、突发性天气预报等,较大程度地减轻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强化服务手段,气象信息手机短信服务面覆盖了市、乡镇、村党政领导,并延伸到中小学校校长。近年来,每年向政府提供重要天气专报25期以上、发送气象信息40万多人次。加强公众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形成了以电视、报纸、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为主要渠道的立体服务格局。2008年,又在全市建立培训了一批高素质的乡镇信息员队伍,成为农村气象信息的传播员、气象防御知识的宣传员、气象灾情的报告员。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和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公众服务工作,建立了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公众发布制度。同时,积极开展重要农事季节天气预报服务,指导农业生产;干旱季节,大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择机实施人工降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服务。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防雷宿舍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KBTE防雷技术论坛,防雷检测资质,防雷工程技术网,防雷资讯网,防雷方案设计,防雷工程施工,建筑物防雷接地交流社区

GMT+8, 2024-11-23 04:37 , Processed in 0.18523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