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雷电避险)
西部网讯 记者从陕西省气象局了解到,我省今年已提前进入雷电灾害多发期,气象部门已部署七项重点防御工作应对雷电灾害,并将投入200万元用于补助各市县中小学校校舍防雷工程。
据了解,自08年11月份以来,陕西大部分地方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持续偏高,进入春季后,气温回升较快。09年3月20日陕西雷电首发,截至4月28日,共计发生闪电2271次,这预示着陕西已经进入雷电多发期,雷电活动将会加剧,使得防雷安全不容忽视。
谈到09年陕西全省的防雷状况,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锋亮介绍说,近年省气象局已投资三千多万元在西安、榆林、延安、宝鸡、渭南等地市建设了9个闪电定位监测点和6个大气电场监测点,组成了全省雷电监测网,全方位的进行雷电检测,并实时发布雷电预报预警,为及时预防雷电侵害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09年对于陕西防御雷电灾害,省气象局已部署了七项重点工作并已全面展开,其中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网络、手机短信一、印发防雷知识小手册等多种方式开展防雷知识宣传,提高市民的防雷减灾意识。并将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各市县实施中小学校舍防雷工程的专项补助,全省气象部门义务为部分中小学实施防雷工程,排除防雷安全隐患。
■陕西雷电及雷电灾情分布特征
陕西省年雷暴日数分布
陕西雷电分布特征
陕西地处中纬度地区,南北狭长,气候差异明显,受地形地貌影响形成独特的雷电分布特征。陕西雷电天气全年各月均可发生,集中发生在每年4―9月,7、8月份为雷电活动高发期。
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图
陕西雷电灾害分布特点
根据统计分析,西安市、渭南市为陕西省雷电灾害的极高易损区,宝鸡市、榆林市(除榆阳区、佳县外)、商洛市、汉中市为雷电灾害的低易损区域,其它市为雷电灾害的中易损区、高易损区。
■防雷避险小贴士
打雷时如何防止雷击?
1.若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时,不应靠近大树、电杆、桅杆等高耸物体。
2.不要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金属装置。
3.不要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
4.不要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切勿靠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5.不要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6.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7.在空旷场地不宜打金属杆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物品扛在肩上。
打雷时该往哪里躲?
1.人体的位置尽量降低,如果靠近树木,应马上离开,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
2.如果身处空旷的地方,应该马上双脚尽量并拢蹲在地上,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减少“跨步电压”。
3.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悬岩下躲避雷雨。
4.最好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和开敞篷拖拉机,若正在驾车,应留在车内。
安装避雷针能保证“万无一失”吗?
避雷针只能起到防直击雷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防雷电感应、雷击电磁脉冲等措施。因强大的闪电会产生静电场、磁场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造成电子、电器设备的损坏,干扰无线电通信和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为什么农村的雷电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
主要因为:农村的家用电器数量增加,农村的电力线、电话线普遍是架空引入室内,电视接收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较高位置且无防雷措施,一旦有雷电产生,极易造成室内家用电器损毁或人员的伤亡。
农村如何防雷?
农村的建(构)筑物应安装避雷装置,包括防直接雷击的避雷针或避雷带。电源线、电话线、电视网络信号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装浪涌保护器。
雷雨季节家用电器如何防雷?
关好门窗,远离电线、灯头、插座等;晾晒衣物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或门口,保持室内干燥;不要打电话、看电视、上网等,应将家用电器的插头全部拔掉。
买房先问“防雷否”?
当准备买房时,不仅要看户型、位置、环境、设施、价位等要素,还应当查看该楼房有无防雷措施,有无防雷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装置检测验收合格证和防雷检测机构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报告书。
检查是否有安全的防雷设施,即避雷针或避雷带;检查配电箱是否有防雷接地端子,住宅内的电源插座部分是否有安全接地线,高层住宅的外墙大型金属门、窗等金属结构是否采取安全接地措施。
打雷时如何判断自身是否安全?
如果看见闪电后在1秒钟,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就听见雷声,说明雷击位置就在附近300米处;如果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的时间间隔5秒钟,就表示雷电发生在约1.6公里外的位置,由此决定自身应采取何种避雷措施。
人被雷击中后如何救护?
当人被雷击中后,人们往往会觉得遭雷击的人身上还有电,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此不敢抢救而延误了时间。如果出现了因雷击昏倒而“假死”的状态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救护方法:
1.进行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
2.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
3.如果伤者遭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应马上往伤者身上泼水,或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隔绝空气,扑灭火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