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防雷网 发表于 2009-3-3 17:07:02

国家气象局长解读北方大旱原因(2)

还有一个手段就是预报员根据大气的过去、现状,然后分析它的规律,研究对未来天气的发展作出一个判断,这是本身的一个经验,基于不同获取的资料对未来进行预测。我们在天气预报里面常常说,老预报员经验丰富,他对大气的运动规律把握更准确一点。所以预报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需要他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
<P>&nbsp;&nbsp;&nbsp; 主持人:还有一部分是科技水平的发展。在您身后有一个风云二号所拍的照片,风云一号、风云二号对整个地球的覆盖面和云图的监测面都是局部,不能到达全部。据说现在风云二号、三号以后的水平提高了,是不是对未来气象局的天气监测有很大的作用? </P>
<P>&nbsp;&nbsp;&nbsp; 郑国光:是的,刚才讲的我们对台风的监测预报能力的提高,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得益于风云气象卫星。过去卫星每一小时一张图,现在我们可以达到每15分钟一张图,一个小时4张云图,这对台风的移动、发展的一些规律就可以更详细的分析研究。 </P>
<P>&nbsp;&nbsp;&nbsp; 比如说风云三号分辨率很高,过去最高的分辨率是1.1公里的分辨率,风云三号可以达到250米的分辨率,分辨率提高了4倍,而且云里面的细微结构看得更清晰了,就知道哪个地方有对流云团,这个对流云团有多大,它怎么发展,可以更加精细地跟踪天气、云的发展,给预报员把握天气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更强有力的依据,对他提高预报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 </P>
<P>&nbsp;&nbsp;&nbsp; 气象预报要融入百姓生活满足百姓需求 </P>
<P>&nbsp;&nbsp;&nbsp; 主持人:在这些总体变化下来之后,我发现您当了中国气象局局长之后兵强马壮,各种各样的力量也够了。 </P>
<P>&nbsp;&nbsp;&nbsp; 我发现您在气象局里面做了很多突破性的尝试,比如您专门推了一个气象频道,做了大量的改革。前几年我们也发现上海、深圳推广气象经纪人,我想都是在您当了气象局局长之后某种政策主导下进行的。您是想把气象办成一项事业? </P>
<P>&nbsp;&nbsp;&nbsp; 郑国光:气象部门是一个专业部门,我们对从事气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但这里面又带来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气象工作者只集中在气象过程规律的研究、把握上,但这种预报是不是和老百姓、和社会需求能够衔接起来,过去我们考虑的很少,以至于很多老百姓经常给我们写信,气象台作出的预报模棱两可,看不懂,束手无策。比如"明天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老百姓就问了,究竟是小雨、中雨、大雨。经常冒出"局地有暴雨",局地在什么地方?所以闹出一些笑话,而且这个大雨大到什么程度?预报的语言通俗化不够,和老百姓结合的不够。过去我们的意识是气象局只管预报,至于预报出来你用不用,你信不信,过去我们关心的不够。 </P>
<P>&nbsp;&nbsp;&nbsp; 作为一个气象工作者,我认为气象预报要融入到百姓,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就是老百姓希望我们给他们什么样的预报,我们应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2007年召开的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提出了新的防灾减灾体系,第一件事情就是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第二件事情就是气象灾害的信息发布,就是怎么样在第一时间把气象灾害的信息发给所有的人群。第三件事情就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工作,就是让百姓得到这些气象灾害预警的信息知道这种灾害程度是什么样的,怎么去预防,怎么采取一种避灾、自救的方法减少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叫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气象灾害的信息发布和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三位一体”新的气象防灾减灾理念。这样就可以把我们传统的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的预警真正融入到生产、生活当中去。要实现这些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因为现在一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群体不仅仅是城市里的成年人,更多的是学生和边远山区的百姓。 </P>
<P>&nbsp;&nbsp;&nbsp; 2007年我做了一个调查,因为那个时候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很高,这一年雷电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有700多人,究竟是哪些人容易遭受雷电灾害呢。8月份我到了江西,截至8月10日江西省雷电灾害造成116人死亡,这些死亡的人员百分之百发生在农村,百分之八十多死亡的人是田里劳动的农民,或者雷雨天气的时候在野外骑摩托车的人等等,这反映了百姓对防雷知识的缺乏。 </P>
<P>&nbsp;&nbsp;&nbsp; 针对在田里劳动的百姓,第一时间得不到这种灾害的预警信息,气象局联合有关部门在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比如说全国有72万名防汛责任人,我们通过手机把预警信息传给防汛责任人,由防汛责任人把信息传给老百姓。比如我们在一些中小学进行科普宣传,我们把预警信息发给中小学的校长,告诉他什么时候来灾害,怎么样去预防。去年我们又建立了近30万的农村气象协理员队伍,每个村民小组出一个气象协理员,我们编了一些基本的防灾减灾的小册子培训他们,教他们怎么使用气象信息帮助农民避灾自救。这项措施很好,地方政府也很支持。如果气象预报信息不和百姓、社会结合,它的效益就很难发挥。 </P>
<P>&nbsp;&nbsp;&nbsp; 主持人:您要这样做可以理解,但也有人提出来,中国气象局或者各级气象部门,你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但是你们却做了很多有偿的信息服务,比如说有人想去登山,要花钱去购买气象数据,这个其实也是导致有些地方的气象经济消失的原因,因为争议太大,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P>
<P>&nbsp;&nbsp;&nbsp; 郑国光:因为我们的气象服务针对的是广大百姓,属于公益性的。但是也有专门、特殊需求的人群,比如说有一些登山爱好者,一些经商的人。比如假期可能有雨,商场就多进点雨伞,这是一些商业行为,就需要专门的气象服务,我们有一支专门的队伍做一些专门定制,这个在国外是比较普遍的。但我们还是强调能够尽量提供公益性的服务,因为气象服务是满足绝大部分老百姓的普遍需求,但有一些营利机构有特殊需求的,根据双方协调,聘用专门的人员来制作专门的服务产品,选择走市场机制。 </P>
<P>&nbsp;&nbsp;&nbsp; 为了提供这样专门的气象服务,全国气象部门聘用了近14000人的合同工。因为现在编制越来越少,原来气象部门的编制是7万人,现在是53000人,逐年在减少。但是社会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大,怎么来满足?不可能给你增加人,虽然我们希望增加人。比如说在过去,气象部门是没有电视天气预报的,现在是国家、省、市级,直到县级都需要电视天气预报,现在全国有8000人从事电视天气预报的编导、制作、传输工作。这些人的经费从何处来?所以通过电视广告的收入来养自己。还有一部分人从事防雷工程及检测工作,为特殊用户提供专项气象服务等,这些服务对整个的气象服务起了一个补充、促进的作用。 </P>
<P>&nbsp;&nbsp;&nbsp; 北方冬麦区大旱是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 </P>
<P>&nbsp;&nbsp;&nbsp; 主持人:老百姓对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在意,因为和他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您说极端天气多了,对很多人的影响都会很大。也有人说气象问题不光是天气的问题,也有一些人为的因素。最近有一些媒体指摘中国之所以最近出现干旱,与其说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不如说是和我们的水库建设、南水北调的小环境发生改变有关,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P>
<P>&nbsp;&nbsp;&nbsp; 郑国光:我不赞成,现在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和人为因素相关。这次北方冬麦区出现持续干旱,我觉得是一种大气环流形势的异常造成的。去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非常罕见的,这种大气环流的形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很少见,南方的暖湿气流源源不动的输送,北方的冷空气一股一股从青藏高原北侧下来,暖空气和冷空气结合就产生了降雨(雪)的天气。 </P>
<P>&nbsp;&nbsp;&nbsp; 但是今年的大气环流又发生了另外一种变化,气流很平直,西南气流上不来,没有水汽,冷空气一股一股的南下,今冬连续三次寒潮天气,这在过去几年是少见的,但没有暖湿空气,配合不上就没有雨,就导致了冬麦区少雨,而且持续时间还很长,因此我觉得这是大气环流异常的表现。 </P>
<P>&nbsp;&nbsp;&nbsp; 不仅仅在中国,我们周边的韩国、蒙古国、澳大利亚都是持续的干旱,包括南美的阿根廷也是少雨,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干旱,不仅仅出现在中国。 </P>
<P>&nbsp;&nbsp;&nbsp; 主持人:您觉得中国的环境除了年初的干旱之外,到汛期会不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作为中国气象局的局长您是不是可以率先发布一个预警的消息? </P>
<P>&nbsp;&nbsp;&nbsp; 郑国光:气象局长也要尊重科学的。我们在本月26日要组织国内专家来预测一下3月份的天气。对今年汛期的天气预测,我们也是按照资料获取的情况来看,在4月初将作出今年汛期(也就是6、7、8月份的气候)的气候预测,那个时候我就会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 </P>
<P>&nbsp;&nbsp;&nbsp; 从目前整个中国气候特点来看,3月份雨水偏少,但是3月份和历史同期相比是多是少,到本月26日气候专家会商之后将会得出结论。从历史平均来看,我国北方3月份的降水量要比2月份少,一般春旱都发生在3、4月份。 </P>
<P>&nbsp;&nbsp;&nbsp; 气象是公益事业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类产品 </P>
<P>&nbsp;&nbsp;&nbsp; 主持人:您是否排斥把气象变成产业化? </P>
<P>&nbsp;&nbsp;&nbsp; 郑国光:我不赞成提气象产业化,气象还是一个公益性的社会事业,随着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部门将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产品。 </P>
<P>&nbsp;&nbsp;&nbsp; 包括我们给林业、农业、国土资源、交通等部门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气象局长解读北方大旱原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