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kaox 发表于 2010-5-19 14:00:28

聚焦海外 光伏电站发掘“空白点”

聚焦海外 光伏电站发掘“空白点”
    半年时间,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由从“10字头”跌进“8字头”,80%以上市场在欧洲的中国光伏行业,成为欧元贬值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希腊主权债务危
机加剧了欧元贬值速度,半年来,欧元对人民币贬值已超过16%。
    赛维LDK常务副总裁朱良保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一直以来,国内光伏行业的市场主要还是在欧洲,多晶硅料的价格和汇率是两大问题,当前多晶硅价
格稳定,欧元贬值成为了首要的大问题。这确实对光伏企业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公司采取了套期保值的对冲手段,尽量避免损失。
   欧元贬值规模型企业有防备
    汇率变化的问题实际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并不陌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整个光伏企业就已经切身感受了汇率的杀伤力。中国光伏企业约98%的市
场都在国外,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从当年6月开始的3个月内,欧元对美元汇率跌幅超过21%,对人民币贬值的速度更快。
    中国光伏企业出口合同大多以欧元计算,因此在这波汇率行情中损失极大,产品处于产业链下端,也将直接面临终端市场的需求考验。如此跌幅意味着
,每100万欧元的营收经过汇兑后,损失就达21万元。
    2010年,历史再次重演。截至上周末,欧元对美元汇率收报1.23美元,跌至18个月以来最低点。如果在去年12月份买入1万欧元的外汇资产,当时折合人
民币为10.3万元,现在这笔欧元只相当于人民币8.5万多元,直亏近1.8万元。
    无锡尚德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称,今年一季度尚德的汇率损失达2400至2500万美元左右。通过对冲手段的运用,公司挽回了200万-300万美元的损失。为
了减少疲弱的欧元带来的贬值压力,今年二季度公司已经将欧元的对冲比例扩大至50%。
    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一季度的汇兑损失对我们来说非常大。”尽管他并未透露具体的数字,但按照阿特斯的规模,汇
率损失将达上千万美元。
    朱良保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使用金融工具对冲一定比例的欧元合同,把汇率风险降到最低。赛维LDK实际在业内属于比较有规避汇率风险经验的
公司。朱良保表示,赛维LDK偏重对不同货币进行调节部署。
    另一大龙头企业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汇率的风险问题现在确实比较突出,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有
一个团队去操作对冲汇率代表的潜在风险,因此对公司没有多少影响。”
    据悉,这些大型企业的订单大都是5-8年的长单,除了10%-15%的定金外,合同方面也可以按照美元来定价。比如,赛维LDK的订单约50%-60%为美元,欧
元定价只有10%-20%。至于是否会选择一些金融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高纪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他们不会去做风险很大的套期保值业务,很多订单都是
通过价格锁定的方式来进行交易。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运用对冲工具,汇率的大幅变化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将是致命性的。
江苏省一家产能只有100MW的单晶硅光伏企业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现在困扰他们的确实是汇率问题,公司没有专业的人才来做对冲风险。现在只能
趁市场好做一些大型光伏企业的代工厂,这样虽然利润低,但是有保障。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汇率的风险持续,行业如果略有下滑,那么整个市场很可能面临洗牌机会。
    越过欧洲规避单一市场
    为了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规避欧元贬值带来的风险,中国光电企业也在努力寻求新兴市场的机会。尽管欧洲市场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市场,但随着
美国奥巴马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太阳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今年光伏的装机容量有望翻一番。
    因此,未来增长强劲的美国市场成为光伏企业逐鹿的新战场。除此之外,亚洲市场也在逐步兴起,日本和韩国的市场稳步发展,与此同时,印度、泰国
等地市场开始启动,澳大利亚也正致力于发展太阳能市场。
    “太阳能是朝阳产业,我们不会过多地依靠单一国家的市场。”据天合光能方面介绍,该公司目前销往欧洲产品占总量80%,德国在公司市场份额中占比
不超过30%,而美国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经达到8%-10%,今后,拓展多元化的市场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目标之一。
    今年4月,英利新能源高调宣布,未来三至五年内,将投资110亿元在海南建设包括光伏产业项目、大容量储能产业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光伏产业基地
。该公司有关人员透露,在海南建厂除了出于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外,增强对亚洲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澳洲市场的辐射作用也是其中的原因。
    光伏电站发掘“空白点”
    今年前几个月,德国、意大利及捷克等光伏电池的需求增长很快,再度出现了2008年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受汇率变化、国内部分企业在海外低价抢单的
影响,一些光伏企业仍担心组件价会在第三季度全面下滑、毛利率也会受损。因此,他们反而看中了海外光伏电站的建设,以便获得稳定的利润。
    光大证券在今年4月发布的研究报告表示,尽管德国将在7月1日下调光伏上网电价,但未来光伏市场仍将景气,预计下调后投资光伏电站回报率仍然在
10%左右,未来进一步下调电价的预期将刺激投资增长。
    欧贝黎新能源战略总监曹红彬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现在没有原来10%那么高的利润,但是运营电站的利润很稳定,同时,随着欧洲汇率波动加大
,不能仅仅是依靠贸易来生存发展。另外,欧洲等国的政府补贴也出现波动。
    据悉,欧贝黎新能源正在为应对汇率风险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并不仅仅是建设电站,而是拉长自己的产业链,建设完成后自己投入运营。接下来将与
华能、中节能等电力巨头合作在国外建设并运营光伏电站。
    欧贝黎新能源的做法实际已经在业内有了众多同行者。中盛光电在去年就已建成10兆瓦左右的海外电站项目,公司副总裁佘海峰在今年5月上海光伏展期
间介绍,今明两年可能再建30兆瓦、80兆瓦以上的电站规模。
以电站运营时间为20年计算,海外电站的操作模式是先从银行等机构贷款70%-80%,然后按照德国政府返还的补贴及电站运营的收入还贷给银行,周期一般为
十年。接下来的时间为纯收益,投资回报率约为10%。佘海峰表示:“如果按投资回报率看,电站相比下游电池组件要更加合算。”
    不过,这种拉长产业链的发展,一些主流的光伏企业并不认可。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往下游发展与汇率是两个问题,公司只
是关注这种模式,但只发展自己最擅长的光伏产业链,“这是我们的优势,但目前并未再投入很多精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聚焦海外 光伏电站发掘“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