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制具有自主产权聚光光伏太阳能技术
2009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达到2570MW,占世界总产量的37%,是世界光伏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国际通用的光伏模组检验标准分别为美国和欧盟拥有,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我国光伏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三代聚光光伏(CPV)发电技术凭借其消耗材料少、成本低、转换效率高等优势,成为太阳能未来发展方向,在这个技术领域天津大学取得了领跑地位。记者从29日在天津大学举办的国际聚光光伏及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获悉,天津大学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光光伏系统与常规平板太阳电池组件相比,发电量提高40%,组件成本降低40%,系统的发电成本可降低60%以上,受到国内外聚光光伏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天津大学已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推动线性聚光电热联产系统的经济规模化。 据悉,2009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达到2570MW(1MW=1000KW),占世界总产量的37%,是世界光伏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国际通用的光伏模组检验标准分别为美国和欧盟拥有,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我国光伏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天津大学坚持技术创新,由化工学院王一平教授领导的绿色能源中心科研团队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开发了低成本、模块化的二维跟踪条形平面镜聚光器和高效液浸光电池冷却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聚光光伏系统中除高效的聚光太阳电池外的两大技术难题。相关技术已申请专利近10项,其中3项已获授权,在全球第三代光伏发电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专有技术,具有领跑地位。 据天津大学科研人员介绍,以自主研发的条形平面镜线性聚光器为基础,通过液体直接浸没的强化散热途径,采用澳方的高效聚光电池,可建立高效光伏电热联产系统,每度电成本价格仅为现有光伏发电成本的1/8—1/10,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大力推广和支持的背景下,该技术产品将有很大的发展和盈利空间。70%的电热综合利用效率可同时解决建筑的电力和热需求,从城市建设和荒漠能源开发两个应用领域解决我国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