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春风绿田野——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服务综述
走在辽宁省台安县梅家村的街道上,如若没有远处田野里的大棚设施农业,你也许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身处农村,农民们每天早上从自家的二层小洋楼里出来后,就是走过这条街道到大棚里劳作的。<P>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全国上下形成了各行各业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尤其是气象部门专门下发《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强化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等13项具体任务。</P>
<P> 党和国家以及气象部门的新政策和新举措让新农村的村民们笑逐颜开,拿到《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手册》的梅家村村民们对农业气象服务更是交口称赞。</P>
<P> 过去30多年来,气象部门一直坚持气象服务以农业生产为重点的服务方针,在为农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但通过灾害性天气预报、大力发展兴农网等措施进行多方面、系列化的公益服务、专项服务和科技服务,而且大力发展了农业气象专业服务。那么,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该如何开展,2008年,气象部门在这条路的探索上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一大步。</P>
<P> <STRONG>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挡灾害在农门外</STRONG></P>
<P> 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未能摆脱气象灾害的影响,而且农业发展水平越高,防灾减灾任务越艰巨,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迫在眉睫。</P>
<P> 在这个现实背景下,浙江省德清县的举动格外引人注目,2008年年初,德清县被列为“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示范工程”试点,该县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并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县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为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管理职能,“德清县将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面向公众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培训,鼓励大中型企业、中小学校等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申报认证。”浙江省气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另外,该县还积极开展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P>
<P> 针对绝大多数雷击伤亡事件发生在农村的情况,2008年,气象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雷减灾服务工作,初步完成全国雷电监测预警信息网和雷电资料应用分析平台建设,并加强了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山西、甘肃、内蒙古、云南等地气象局还将防雷宣传手册发放到乡镇村民手中。</P>
<P> 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对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开展增雨抗旱、防雹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我国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区作业面积已分别达到300余万平方公里和44余万平方公里。以在全国率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吉林省为例,2008年,它已经可以实现在全省25个县(市)开展防雹作业。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人工影响天气已成为我国防灾减灾和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P>
<P> 各种防灾减灾举措的实施和成效的取得,离不开一支强大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2008年,中国气象局在全国全面开展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截至12月24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信息员已达36.6万余人。</P>
<P> 此外,气象部门参加了国家发改委粮食增产千亿斤规划,分析了全国800个重点产粮县的农业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的防御重点;加强了农村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这些工作的开展正在逐步提升农村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P>
<P> <STRONG>加强农业生产服务——送春风到农田</STRONG></P>
<P> “要发展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和服务,提高为粮食增产、农作物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发展的气象服务能力。” 在《指导意见》中,中国气象局明确了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的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而在此之前,于2008年9月召开的全国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研讨会,不仅提出了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理念,还再次廓清了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的总体思路。</P>
<P> 思想指路,作为相随而动。作为之一是抓好基础业务,不断提高农业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能力。这一年,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国家级业务单位,重点完善了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技术方法,优化了全国农业干旱综合监测系统;研发了区域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业务预报技术,建立了北方草原蝗虫、江南稻飞虱、江淮江汉小麦赤霉病、西南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业务预报模型,优化了相应的预报服务平台。</P>
<P> 由于充分利用数值预报模式,有的地方气象部门已经可以为农业生产量身定制农用天气预报,如今,气象预报产品已经成为福建漳州芦柑、蜜柚种植户增产增收的好帮手。在“三夏”和“秋收秋种”期间,中央气象台通过73期针对性强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为确保夏粮、秋粮顺利收获以及夏种、秋种顺利进行发挥了显著作用,受到了农业部门的好评。</P>
<P> 作为之二是由以监测预报服务为主向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定量化分析评估延伸。中国气象局组织了2008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农业灾害追踪监测与评估服务,派出业务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主要灾区进行实地调查,及时获取实时的作物受灾资料,快速评估灾情的范围、程度和损失情况。在2008年入冬后的最强寒潮来临之际,气象部门有效借助媒体一边广发预警信息和农业防护建议,一边将“强寒潮轻影响”的评估结果及时传向公众,既维护了社会民心的稳定,也为农业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P>
<P> 作为之三是从大农业的角度出发,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努力提高气象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7月31日,《农业部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备忘录》签署,提出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建立健全联合会商机制、联合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评估、共同推动农业气象研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发布等深化两部门合作的具体内容。两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各级农业和气象部门的深入合作。面向国家粮食安全服务的需要,中国气象局还与国家粮食局开展了粮食产量预测、粮食调控气象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发挥气象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服务的作用。</P>
<P> <STRONG>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推城乡服务均等化</STRONG></P>
<P> 由于农村仍然属于防御气象灾害的薄弱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质产业的现状在长期内仍然存在,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国气象局在2008年继续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P>
<P> 第五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特别指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在于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提出了拓宽农村公众气象服务覆盖面的建议。郑国光多次指出,公共气象服务要向农村延伸,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加强农业气象科技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农业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气象人才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组织等手段来实现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P>
<P> 德清县围绕推进城市和农村气象服务均等化,建立了14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启动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掌上气象台、乡镇信息终端、农村气象直播系统,建立了51个农村气象预警电子屏。</P>
<P> 而此时,在与浙江有一省之隔的安徽省铜陵市作为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试点,正在为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气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多渠道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平台,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等瓶颈问题进行着大胆尝试。12月14日,安徽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署了《共同推进气象为安徽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合作协议》,将以安徽农网、安徽先锋网等信息平台为依托,建设安徽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实行“三站合一”,从此,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组合效应将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突出。</P>
<P> 7月,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报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气象科普网通过专家评审后,广泛传播包括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在内的气象科普知识;接受过培训的气象信息员立即担负起向村民传授防灾减灾知识的责任;各级气象部门共向全国5000家农家书屋赠送了气象科普丛书。掌握了气象知识的农民们止不住地赞叹:“气象知识真是太有用了。”由此,气象知识的种子被播撒在广大农村的土地上,浸润着农田,收获了希望。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