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lei5 发表于 2008-12-30 15:03:39

山东电力研究院科技创新出奇效

<P align=center><STRONG>“好、优、快”出奇效&nbsp; 科技创新结硕果<BR>——山东电力研究院科技创新侧记</STRONG></P>
<P>&nbsp;</P>
<P>&nbsp;&nbsp;&nbsp; 本网讯&nbsp; 通讯员张劲报道&nbsp; 11月9日,山东电力研究院研制的“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经专家组鉴定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是该院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BR>&nbsp;&nbsp;&nbsp; 山东电力研究院自1999年整合重组以来,承担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项目25项,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8项,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161项,专利48项。在同等规模的电力科研院所中,这是一份相当出色的答卷。<BR>&nbsp;&nbsp;&nbsp;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是因为山东电力研究院在科技创新方面充分利用了“好、优、快”三张牌——</P>
<P>&nbsp;&nbsp;&nbsp; <STRONG>搭建“好”平台<BR></STRONG>&nbsp;&nbsp;&nbsp; 山东电力研究院邹本国院长指出:“重点实验室是开展科研、培养人才的平台,是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载体。我院一直十分重视加快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BR>&nbsp;&nbsp;&nbsp; 首先,该院通过内部预算大力倾斜,从资金和房屋设施两方面保证实验室建设优先匹配。压缩行政办公用房,“挤”出4000平方米,扩建完善了山东电力计量中心,去年11月投运伊始就成功举办了国家电网计量技术调考竞赛。与此同时,该院通过积极申请政府科研项目支持,争取省科技厅和济南市高新区356万元科技专项费用,改善了相关重点实验室的条件。<BR>&nbsp;&nbsp;&nbsp; 通过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该院实现了人才与装备的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自主创新。电力特种机器人研发中心是该院重点建设并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的重点实验室,2003年,这个实验室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省政府和市政府科研项目11项,完成了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锅炉管道检测机器人等重大项目的样机开发,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得国家技术专利16项。其中“863”项目之一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已经生产了7台。其中3台分别在长清、天津、南宁顺利投入实际运行。目前还有4台,已经按合同制作完成,进入运行前的准备工作。<BR>&nbsp;&nbsp;&nbsp; 该院“十一五”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历经一年多的调研论证,确立了重点突破、分级建设、形成优势的方向。“十一五”期间,他们将实施综合布局,重点建设电网数字仿真中心、变电站设备状态诊断评价中心、电能质量监测中心等14个实验室。力争到2010年,建设2至3个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3至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至7个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P>
<P>&nbsp;&nbsp;&nbsp; <STRONG>培育“优”人才<BR></STRONG>&nbsp;&nbsp;&nbsp; 科技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山东电力研究院在名气、规模等方面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吸引、凝聚了一大批高、精、尖科技人才,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BR>&nbsp;&nbsp;&nbsp; “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围绕重点学科的发展整合人才,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大力倡导‘鼓励冒尖、鼓励一马当先、鼓励当领头雁’的人才理念,着力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倡导协作、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从传统的‘相马’到科学的‘赛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发现、培养之路。”山东电力研究院邹本国院长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其中的奥秘。<BR>&nbsp;&nbsp;&nbsp; 山东电力研究院通过实行课题承包制、实验室首席专家制、学科带头人制度、学科骨干评选制度、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两条线”建设制度、专业工程师聘用制度等,建立了以业绩、能力、态度、评价为导向的动态考核体系,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把科研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变成自觉行为和内在动力,收到了多出成绩、多出成果的成效。<BR>&nbsp;&nbsp;&nbsp; 为深化专业技术队伍和人才管理机制建设,该院进一步完善了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选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专业工程师聘用制度,实现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岗位评聘分开。对聘任的专业技术(学术)职务人员,除签订聘书、明确聘期责任目标外,还享受调整岗位工资和岗位津贴等待遇,实现责权利统一,强化了引导、激励效果。专业工程师聘用不再论资排辈,岗位、收入与能力、业绩直接挂钩,并实行岗位动态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之间比学习、比业绩、比贡献蔚然成风,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优化了院校人力资源结构。<BR>&nbsp;&nbsp;&nbsp; 完善的“赛马”机制,形成了充满活力的专家梯队;一系列“出高水平成果、出专家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加速了科技人才的成长。</P>
<P>&nbsp;<STRONG>&nbsp;&nbsp; 展开“快”进攻<BR></STRONG>&nbsp;&nbsp;&nbsp; 科研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是其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山东电力研究院在这方面一向善于展开“快”的进攻。<BR>&nbsp;&nbsp;&nbsp; 该院坚持“面向电力生产建设关键技术、面向市场需求、面向新技术”。“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揭开了该院一系列技术创新行动——<BR>&nbsp;&nbsp;&nbsp; 面向电网生产运行关键领域,该院重点在输变电、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环保与节能、配网自动化等领域组织实施攻关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关键性和战略性技术,力争解决山东电网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中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同时着眼长远,该院在若干前沿技术领域超前储备,加强特高压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核电技术,以及风电等间歇式电源接入与并网技术研究,力争为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提供高端技术支持。<BR>&nbsp;&nbsp;&nbsp; 适应电网快速发展要求,该院全面加强“山东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开展提高电网输电能力、500kV线路防雷技术、超高压大容量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示范工程、数字化变电站示范工程等重大课题研究。基于广域信息的特/超高压电网安全防御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该院提出在广域信息网的基础上构建互联电网的安全防御综合控制系统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防御能力,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的经济型故障电流限流器样机已经完成10kV样机开发,110kV样机年内即将完成,该项目对电力系统解决短路故障限流问题,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和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BR>&nbsp;&nbsp;&nbsp; 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项目研究,该院大力推进机器人产品的系列化开发。“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将形成批量生产。“10 kv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锅炉管道检测机器人”产品化研制正在积极推进。线路巡检机器人、核电检测机器人等的技术论证、研究和样机试制也全面展开。<BR>&nbsp;&nbsp;&nbsp; 在特高压方面,该院与武汉高压研究院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承担的特高压设备跟踪研究与试制项目包括1000kV母线用户外棒形复合支柱绝缘子及GIS出线套管两个子项。自主研制的1000kV母线用户外棒形复合支柱绝缘子已经进入型式试验阶段,该产品具有重量轻、耐污秽性能优良、运行维护简便、不易破碎等优点。第一支特高压GIS出线套管也将很快面世。<BR>&nbsp;&nbsp;&nbsp; 在新能源方面,该院与德国卡塞尔大学签定了新能源实验室交流合作协议,年初选派了两名博士和一名硕士到该校进行专题进修研讨,着手进行风电、生物发电等的研究。<BR>&nbsp;&nbsp;&nbsp; 未来5年,是山东电力研究院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该院将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平台,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领域和研究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培养造就一批优秀高层次人才,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BR>&nbsp;&nbsp;&nbsp;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山东电力研究院科技工作者正按照这“十六字”的科研总方针,阔步自主创新之路。</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电力研究院科技创新出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