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根:地震灾区住房重建应避开迎风坡
首届中国防雷接地产业峰会19日在成都召开,四川省防雷中心副主任徐志敏在会上透露,我省将建设完善覆盖全省所有地区的雷电监测网,消除防止雷电灾害的“盲点”地区,争取灾后重建的所有建房形式都能有防雷措施。<P> 雷电监测网要在灾区全覆盖</P><!--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P> 据徐志敏介绍,目前我省已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雷电监测体系,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全覆盖的网络。在目前建立的20多个雷电监测站中,攀西、阿坝、甘孜等高原地区或与邻近省份交界的地区还没有覆盖到,而这些“盲点”恰好是地震的受灾地区。因此,配合灾后重建的开展,必须建立起一套覆盖全川的雷电监测网,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P>
<P> 徐志敏介绍,今后将在全省所有原有和新增的监测站都增添闪电定位仪等先进设备,并采用“三角监测法”这一现有的最精确方式来对雷电进行预报和预警。目前省防雷中心正在对建设完善该套网络进行详细规划。</P>
<P> 农户自建房都要配防雷设施</P>
<P> 目前,我省的灾区板房都已经配备了防雷设施,今年未发生一起在板房内的雷击事故。然而,部分农户自建房仍然没有配备防雷设施,因此,在这些以往没有防雷设施的“盲点”地区,也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配备完善。据透露,目前已经有成都一家民企——成都桑莱特公司愿意无偿向灾区建筑商提供居民自建房防雷措施,防雷中心已与该公司取得合作意向,并将引入更多国内一流防雷科技企业参与到此项工作中。</P>
<P> [防雷支招]</P>
<P> 住房重建应避开迎风坡</P>
<P> 来蓉参会的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李冬根,就灾区居民重建过程中的防雷措施给出了实用建议:在重建中尽量避免在河谷、水库交接面,或者迎风坡、区域制高点等地区开展建设项目;另外,有关部门可采取“科技下乡”等方式,提高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的防雷意识。</P><!--function: content() parse end0ms cost!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