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带不管用 78岁老太在家做饭遭雷击
7月7日,青岛市民管女士来电:6月15日那天下雷阵雨,我母亲在自家厨房里被雷击晕,胳膊又疼又麻,怀疑楼上的避雷带不合格,去找物业,物业说可以找气象局防雷检测科检测一下,但费用得自己掏,我又打电话找到开发商,开发商说房子在验收时是合格的,不由他们负责。7月7日,记者来到杭州路70号杭州花园12号楼1单元,见到了管女士的母亲潘老太。潘老太:
正在收拾鱼呢我就被击晕了
潘老太住在楼顶 。在事发地点厨房,记者看到潘老太的厨房朝北,用玻璃窗封了起来,“6月15号那一天,快到中午了,我正拿着把剪子站在水槽前弄鱼,外面下着雷阵雨,窗子开了一条缝,就听见屋里‘砰’地一声,像放鞭炮一样,我就被击晕了,躺在了地上,剪子也不知道扔哪去了。我命真大,幸好儿子下班回来,赶紧把我扶到了床上,我就感觉两只胳膊又疼又麻,一直躺到晚上才好了一点。我今年78岁了,还有心脏病,要不是儿子回家,我这条老命说不定也没了。”潘老太心有余悸地说。
管女士:“当时我们家的电闸全都跳闸了,楼底下的门铃也被雷击坏了,现在我母亲一到下雨天就心惊肉跳,看到铁的东西也害怕,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一到打雷下雨我们家就跳闸,现在伤到人了,我们也不放心,楼顶装了避雷带咋还不防雷呢?我们就怀疑避雷带有问题。找物业,物业说可以联系一下气象局检测一下,但费用得自己出,又找了开发商,开发商说房子在验收时是合格的,不由他们负责。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物业:
检测费应由业主分摊
记者来到杭州路花园物业管理处,采访了刘主任,问到前段时间雷雨时12号楼1单元602户的潘老太被雷击的事情,刘主任说:“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吧,因为前不久楼下的门铃坏了,厂家说是松动,但是不排除被雷击坏的可能。物业只是进行服务,像安全、保洁、绿化、公共设施的维护与养护,至于公共设施什么的坏了,费用都是要业主平摊的。而房屋的质保金,并不在我们物业这里,在开发商那里,如果房屋保修期过了,房屋的维修还是需要业主分摊,因为物业并没有收取房屋维修费,要检验这个避雷带是不是坏了,我们可以联系气象局来检测,但检测费用还是需要业主分摊,电的传导也不一定是避雷带的问题,也可能是网线、电线或者其他楼传导过来的。要是联系气象局来检测的话,其他住户都没有出现这种问题,只有管女士一家出现了,别的业主(肯定)都不愿意交钱。”
开发商:
不在保修范围之内
记者又联系了百通城市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售后服务部 ,工作人员刘女士告诉记者:“我们的房屋在交付时,是验收合格的,我们都有验收报告,不合格的话我们是不能交付的,避雷带也是合格的,因此,像他们反映的这个雷击问题,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不在我们的负责范围之内,也不在我们的保修范围之内,像我们的外墙渗漏保修期是5年,门窗、上下水管道等保修期是2年,但避雷带属于隐蔽工程,不在保修范围之内。”
青岛市物业管理办公室:
费用由谁出要看合同
记者又采访了青岛市物业管理办公室,得到答复:“避雷带属于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维修应该由全体业主承担,再一个就是看物业服务合同,如果合同中有约定由物业来承担这一块的检修费用的话,应该由物业来出,如果没有,应该由业主来公摊这块费用。找开发商,如果出了质量保证期,就应该由业主自己来负担,如果在质量保证期内,应该由开发商承担,验收合格也有个质量保证期,有些东西当时也是验收不出来的,但是避雷带没有具体规定。”
专家说法:
有了避雷设施也不能保证高枕无忧
青岛市气象局防雷中心孙工程师:我们现在的避雷设备主要有四种——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避雷带。避雷带是最基本的一种,普通的居民楼用避雷带就够了。像海边那些比较高,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要求高,场地比较大的,像物流中心、码头等要设置避雷针,都设置好几根,增强其避雷性。避雷网主要用在面积比较大的建筑物上,铺设在建筑物顶面。避雷线主要用于屋顶不适合安装避雷网或者避雷带的建筑物,立两根柱子,上面横架一根避雷线在建筑物上,起到避雷作用。
关于雷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直击雷、侧击雷、感应雷、球形雷,并不是安装了避雷设施就可以高枕无忧,潘老太的情况可能是侧击雷,雷从侧面过来,避开了楼顶的避雷带,潘老太又开着窗子,拿着剪刀,雷总会找个“着陆点”,就从窗子进去,造成雷击。
遇到雷雨天气后,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躲入建筑物内。不要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不要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
居民如果想检测避雷设施是否合格,气象局防雷中心有专业化的检测仪器,像潘老太一栋3个单元的居民楼,一般设7~10个检测点,最多10个点,一个点45块,也就是最多450块钱。 文/图 实习生 韩斌 见习记者 郑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