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雷人 发表于 2009-6-10 13:57:26

梅雨来了吗?最早也在10天后

扬州网讯 (记者 张建伟 羌伊然)“最近一周,扬州天气多雨且闷热,是不是已进入梅雨季节了?”这两天,有不少市民发出这样的疑问。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如果连续5天中有4个下雨日,而这5天内有3天的日平均气温达到22℃,就可判断为“入梅”。尽管6月以来,我市已遭受了3次强降雨和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影响,其中5日局部地区遭遇冰雹袭击,9日凌晨出现强降雨天气,但并未出现连续4天的雨水天气。因而,气象专家认为,扬城尚未入梅,入梅要等10天后,具体时间还要视情况而定。  A 一周多降雨,疑是入梅时
  进入6月,我市已出现3次强降雨,其中5日、8日和9日的最高温度始终徘徊在25℃左右,加之挥之不去的密密细雨和强劲的风力,颇有“一夜入秋”的感觉,甚至有市民怀疑扬州是不是已进入梅雨季节了。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气象部门,有关专家断然否决,并表示,近一周内出现连续降雨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近期地面气温较高。底层气温高,暖空气上升,上升过程中遇冷,大气层极不稳定,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此外,副高增强,大片暖湿气流活跃,北方又有冷空气不断输送过来,冷暖交汇,自然就下雨了。
  记者算了下,除去阴雨天气,6月上旬多为闷热天。很多市民可能会觉得,刚刚下过雨,天气应该不会热到哪里去,阳光也不会太强烈。事实上,每次下过雨,高温天气就会卷土重来,最高温度在30℃左右,体感上会觉得湿闷难耐。因此,市民万不可小视雨后天,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适宜的温度、湿度。
  B 汛期已来临,梅雨要延迟
  6月份是我国传统汛期的开始,对于淮河以南地区来说,入梅也进入倒计时,“梅雨‘作为汛期的主要降雨过程,倍受市民关注。由于梅雨期是东西向雨带自南向北移动,因此往往南方比北方更早入梅。日前,杭州和上海气象部门分别作出权威预测,当地今年梅雨期很可能要迟到,所以我市今年”入梅“也很有可能要延迟。
  气象专家表示,梅雨带虽是淮河以南特有天气现象,但各地入梅时间并不相同,梅雨雨带更是极不规则,甚至一个省内入梅时间都不尽相同。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如果连续5天中有4个下雨日,而这5天内有3天的日平均气温达到22℃,就判断为“入梅”。照这样算来,6月上旬的几场大雨,只能算是普通的夏雨,与黄梅天没太大关系。
  据市气象台96121预报,未来一段时间(10日-16日),除13日可能出现局部阵雨天气,其余均为多云或晴好天气,气温偏高。由于未来一周扬城还未看到入梅的迹象,因此,今年真正入梅可能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C 真正入梅时,至少10天后
  一般情况下,我市会在6月中旬末即6月18日-20日前后入梅,梅雨期通常在6月19日至7月10日左右,梅雨结束后将是盛夏高温。去年,在我省江南地区入梅几天后,扬州等地区才进入梅雨期。
  昨天,有读者致电本报询问,为什么历书上的入、出梅时间每年基本固定,而实际上每年入出梅的时间差很多?气象专家解释,历书上的入梅时间,总是定在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今年就该在6月10日(丙戌日);同样,历书上的出梅时间,它总是定在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未日,今年则在7月13日(己未日)。气象上划定每年的梅雨期是根据大范围的天气形势背景,天气系统的地理分布特征、强度,以及气象要素等条件来确定的。
  气象专家称,从6月初至6月底入梅都算正常,气象学上将6月12日前入梅称“早梅”,23日以后入梅称“晚梅”;入梅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比如降雨多,日照不太好,天气潮湿闷热等,估计今年我市的“入梅”,至少在10天后,但具体日期尚不能做出准确断定。
  D 进入梅雨后,主要防雷电
  进入梅雨季节后,降水将明显增多,可能会出现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市民该如何预防呢?
  气象专家表示,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如装有避雷针、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可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如果在野外,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和大树下避雨,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不要站在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不要靠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不要赤脚行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雨来了吗?最早也在10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