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讨: 安装避雷针是否还会被雷击
“轰隆!”今年3月21日,北京第一声春雷炸响,东南部某小区高楼里的居民家中一片漆黑。正在看电视的张家老两口吓得惊惶失措,事后才得知,由于雷击,家用电器损坏,导致停电。小区里的楼房都安装了避雷针,为什么还会被雷击呢?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负责人宋海岩说,安装避雷针的建筑物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夏天到了,北京已进入防雷电高峰期,大家应科学认识雷电,增强防护意识。
避雷针不能百分百保护建筑物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雷电专家郄秀书解释说,“避雷针本身就是一个引雷针,它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的。由于它比建筑物本身高一些,所以雷电一般先打到避雷针上,通过引下线跟地相连的导体,把雷电的大电流引到大地中去。但雷电绕过避雷针而打到建筑物上的绕击现象还是会发生的。”此外,避雷针的保护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只能对直击雷起防范作用,对感应雷却无能为力。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宋海岩说,防雷系统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部分,外部防雷主要防护的是直接雷击,它由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组成,主要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或引起火灾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内部防雷系统主要防护的是间接雷击,它是通过屏蔽、等电位连接、安装电涌保护器、合理布线来防止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重点是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有安全隐患。
因此,虽然城市里建筑物顶端都有各式各样的避雷针等避雷设备,但不应完全迷信它们的作用,因为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雷电的规律,不能确定雷电的行踪。
探头、对讲系统缺乏防雷装置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在近日的检测中发现,有的建筑物的避雷装置因维护不当造成破损,有的因楼顶安装新的设备使避雷装置周围环境改变影响避雷效果,还有的是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防雷装置,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员检测才能发现,特别是老旧住宅楼更要重视雷击隐患。
实际检测中,工作人员拎着装满检测仪器的箱子上到楼顶,先用红、蓝两色的夹子分别夹住安装在楼顶的防震带,然后打开一个用来测量接地阻值的仪表盘。据该中心工程师李银生介绍,两个夹子代表两个地极,远端的是电流极,近端的是电压极,把它们与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带联结起来使之形成一个与大地的回路,这样就能准确地测量到建筑物的接地阻值到底是多少,由此判断其防雷性能的好坏。
检测发现,大家对内部防雷不够重视,如有的住宅小区的监控探头、对讲系统等安防设施缺乏防雷装置,应该内置一个小型防雷系统;有的楼与楼之间连结电梯内对讲系统的接线不按规定走地下,而是直接从空中甩过去,这样很容易遭遇雷击。
雷电在积雨云情况下出现
防雷还需科学认识雷电。郄秀书研究员讲解说,雷电是大气中发生的剧烈放电现象,通常在积雨云情况下出现,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一般以正电荷为主,中部以负电荷为主,云内正、负电荷区之间或者云电荷区与大地之间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放电过程中,闪电通道内的高温可使周围空气极速膨胀后又冷却,使空气极速收缩,引起剧烈的有声振动,于是就有了雷声。
云里面或者是两块云之间不同电荷区之间的放电称为云闪,云跟地面之间放电称为地闪。地闪是造成我们人身财产损失的主要根源,而云闪则主要对飞行器的安全或地面一些敏感的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造成威胁。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球形雷。
从雷击的角度讲,可以把雷电造成的灾害分为直击雷害和感应雷害。直击雷害是指由于闪电直接击中目标物而造成的破坏,如建筑物损坏、森林火灾、油库爆炸、人员伤亡等,而感应雷害是指在雷电放电过程中,由于强大的脉冲电流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附近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等产生的破坏,这种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是经济发达地区雷电灾害的主要形式。
雷电已成第三大气象灾害
郄秀书研究员介绍,我国每年有近1000人遭雷击死亡,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雷电灾害已成为仅次于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我国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6至8月份,东南沿海地区是雷灾的高发区,另外中西部一些山区雷电灾害也较多,包括贵州、四川、重庆等易发生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山区。虽然一个人遭遇雷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因其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从全国或全球角度讲就变成一种高影响天气事件。
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5.2次,去年雷暴日数为38次,从地区分布看,山区多于平原。全年中出现雷暴日数最多的是7、8两个月,一日之内,以16时至翌日凌晨3时为雷暴多发时段,其中又以傍晚前后的17时至18时为最多,雷暴持续时间一般在4小时左右,京城出现的雷暴天气持续最长的达12小时。
宋海岩说,仅去年一年全市就发生雷电灾害51起,其中两起人身伤亡事故。
人工引雷让人类逐步利用雷电
郄秀书研究员说,目前对于雷电的准确预报应该说还处在探索阶段。一般通过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来预报雷电。对于定时定点预报雷电,困难还是比较大的。0至2小时雷电的预警,应该说在短期之内可以有比较好的预期。
想进一步揭开雷电的秘密,就必须发展“人工引雷”技术,我国是继美国、法国之后全球第3个实现了人工引雷技术的国家。人工引雷就是把雷引到特定地点,同时集中现代化设备对雷电进行直接观测和研究。做人工引雷,首先要有起电的云——雷暴云,科研人员向雷暴云发射一种专门的小火箭,小火箭的尾部拖着一段比较长的金属导线,相当于把一个比较长的导体引入到空气当中,增加大气对地放电的概率,发射火箭的时机,要靠科学的判别和经验。
人工引雷技术将使人类逐步认识雷电、利用雷电。比如,雷电带来一个强大的电磁场突变,可能造成物种基因突变,可以为育种实验创造条件。科研人员在北京延庆做人工引雷时,附近地里的双棒玉米就特别多。强烈的闪电能把通道中的大气电离,产生氮化物,雷多的地方氮肥多。再如,为了测试避雷针或者是一些防护设备是不是能够有效地防雷,可以利用人工引雷来做一个测试,进行评估。
高耀寿徐文彬
防雷小贴示
室内防雷:
1。打雷时关好门窗,不要外出;2。不要站立在电灯泡下,将家用电器电源切断;3。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拔掉电源线、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外接天线;4。不要触摸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5。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淋浴;6。不要出去收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晾衣用的铁丝不要拉进室内。
室外防雷:
1。不要使用手机,切忌狂奔,应寻找低洼地带双脚并拢采取蹲坐姿势;2。空旷地不要使用金属骨架伞,不要把铁锹、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3。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绝不能在大树下避雷雨;4。雷雨天不要从事水上作业,不要游泳、钓鱼;5。打雷时不要去山顶、坡顶、楼顶;6。出门时最好穿绝缘底胶鞋,不要开摩托车,在汽车内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
页:
[1]